分享好友 行情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创新医疗器械审批进一步规范化,多家本土公司产品进入“待定区”

2024-05-20 16:153050

近年来,为推动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政策,包括为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加速创新医疗技术服务临床。

以心脏介入瓣膜领域为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包括微创、启明等国内本土瓣膜企业产品已在过去几年内陆续上市,与跨国企业共同分享市场。

不过就在近期,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公布的医疗器械不予注册批件名单中,一家国内企业的“经导管人工三尖瓣瓣膜及输送系统”位列其中。

原创器械为何意外被拒?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宁波健世科技在今年3月的一场针对投资者的专题交流会上透露消息称,该公司的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置换产品LuX-Valve的现阶段注册未获得NMPA通过,注册最终结果将由NMPA作进一步内部审议及决定,可能需要额外的临床证据。

针对LuX-Valve未被通过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从去年底开始,NMPA要求所有三尖瓣产品都要和药物进行对照研究,而现在所有的三尖瓣医疗器械产品临床都没有设置对照组,不符合临床规范,所以都会被退回重新做临床。”

三尖瓣医疗器械产品属于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国内尚无相关产品获批。在全球,截至目前也仅有两款此类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其中一款刚刚于上个月获批,为雅培的经导管心脏瓣膜修复系统TriClip。

对于LuX-Valve这款产品,有国内专家曾给予高度期待,认为这款产品代表了我国的原创医疗器械的水平。这款医疗器械产品也是中国首款同时获得美国FDA突破性器械及NMPA创新通道认定的瓣膜介入治疗器械,无论从产品设计、创新性还是进度,都能与领先厂商竞争,且原本有望先于雅培的三尖瓣系统,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使用的经导管三尖瓣产品。

某跨国医疗器械厂商相关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内这款三尖瓣没有批准,目前来看是要求补充临床数据,这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审批进一步规范化,创新医疗器械都需要有严格的随机双盲实验(RCT)数据验证方可上市,这体现了我国监管部门正在与国际接轨的思路,在国际上,创新医疗器械都必须进行RCT。”

上述人士表示,美国FDA今年批准的两款三尖瓣器械对应的临床试验均为RCT研究。“严格的临床试验要求也能为中国医疗器械未来出海获得认可打下基础。”他说道。

根据2018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中提及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当试验器械技术比较成熟且对其适用疾病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时,或者当设置对照在客观上不可行时,方可考虑采用单组目标值设计,也就是所谓的“单臂试验”。

去年年底,NMPA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特别针对“单组目标值设计”进行明确,并着重指出技术审评过程中发现的不恰当采用单组目标值设计情形,进一步强调“创新产品和同品种首个产品不是选择单组目标值设计的合理理由”。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还提醒称,注册申请人应充分利用创新医疗器械沟通交流、受理前沟通交流、审评前置沟通交流、用于罕见病防治的医疗器械受理前咨询等多种沟通交流机制,准备充分的支持性资料(包括产品适用范围、设计特征、临床前证据、临床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组目标值设计的选择理由、单组目标值的设定依据等),经与器审中心研究、讨论并确认后再开展临床试验,避免后续因临床试验设计缺陷,导致延误产品上市进程。

“copycat”还是创新器械?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还有一些已经进入特别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待批准,而审评中心对临床试验更规范化的要求,可能会放缓这些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获批进程。

以沛嘉医疗的一款经导管二尖瓣置换系统HighLife为例,该公司于2022年11月发布公告称,HighLife TSMVR系统注册临床试验是一项单组目标值、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另据公告,沛嘉HighLife TSMVR系统获得NMPA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第一财经记者从沛嘉医疗方面了解到,HighLife目前仍在临床中,且临床方案事先与NMPA沟通过。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内已有同类产品上市,所以不再需要做RCT,单组试验即可。”

但也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既然国内已有同类产品上市,这些产品就不应被视为“创新医疗器械”进入特别审批程序。而如果该产品被认定为“创新医疗器械”,那么按照目前审评中心的要求,则应该补充RCT数据。

“归根到底是对创新医疗器械的界定。”上述人士表示,“现在国内有很多医疗器械其实不是原创,而是模仿国外的同类产品,这些医疗器械是否应被视为创新医疗器械来对待,其实有待商榷。”

他进一步称,针对非创新医疗器械,也就是所谓的“copycat”,由于这些器械产品已经被国外同类产品的RCT证明有效,因此单臂试验就可以;但同时它们不应该进入特别审批程序,也不能享有其他创新医疗器械权益,这样才对真正的创新医疗器械显示出公平。

近年来,一些医疗器械大厂为了摆脱“copycat工厂”的印象,也开始研发“全球首款”。例如乐普医疗旗下形状记忆公司的一款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已于去年获批上市。但这些医疗器械未来长期的随访数据也值得关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回眸2024」医疗器械“含金量”持续提升
12月17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磁电定位压力监测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至此,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达31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突破300

0评论2024-12-31666

国常会部署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 机构称医药行业结构性机会显著
据媒体报道,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改革,更好满足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要加大对药品医疗器

0评论2024-12-26681

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审批上市,高层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今日开盘,医疗器械板块开盘强势上攻,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板块发展的医疗器械ETF(159883)开盘涨幅超1.2%,热门成分股中,安图生物,乐普医疗分别领涨3.54%、2.02%,海泰新光、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纷纷跟涨。最新

0评论2024-12-26616

国务院: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减免临床试验
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长沙慧维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肠息肉电子下消化道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上海微创旋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旋磨介入治疗仪和一次性使用冠脉旋磨导管,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

0评论2024-12-26654

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齐聚进博会,首发首展新品涌现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进行,据进博会官网信息,今年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吸引世界各地260余家企业参展,汇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11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着力展示创新药械研发、生物医药技术、跨界数

0评论2024-11-11687